
顧問合約編號CE 34/2021(TT) – 為黃竹坑、香港仔海濱及鴨脷洲北地區增添活力的行人環境及交通改善-可行性研究
由躍動港島南辦事處於2021年12月委託及於2024年6月完成
最新進展
研究的短期建議已完成或處於不同階段的實施進程。躍動港島南辦事處會繼續與相關政府部門協作,推展在研究下制定的其他建議。部分中長期建議需因應不同方面的考慮進行檢討,包括未來的行人及交通流量、主要交通設施的規劃,以及研究範圍內的發展/重建項目。
研究的結果及建議見摘要。
此項研究於「香港規劃師學會周年大獎2023」獲得榮譽獎。
由規劃署於2020年5月委託及於2023年12月完成
目標
全面重新構想休憩用地的概念,以整體提升香港休憩用地的體驗。
研究揀選了黃竹坑大王爺廟旁的公共空間作為其中一個先導項目,制定概念設計以展示研究提出的設計指引。概念是把該公共空間提升為一個更突出的「廣場」,方便市民聚集、舉辦社區活動,以及行人在不同活動、景點和交通節點之間流動。
最新進展
部分改善建議包括利用壁畫美化港鐵高架橋兩支橋墩及增設長椅已經完成。重鋪公共空間地面會於2024年底完工。亦計劃加設可移動的座椅裝置,促進互動和靈活使用。
顧問合約編號CE 18/2020 (DS) – 港島南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 – 可行性研究
由渠務署於2021年2月委託
目標
檢視現有港島南雨水排放系統的表現及制定短期和長期排水改善措施,以進一步減低區內的水浸風險,並應付未來的發展。
活化涌尾明渠
把位於黃竹坑的涌尾明渠活化為河流的建議,是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的一部分。活化計劃的主要部分包括沿明渠下游北岸興建行人板道,並提供觀景台和橫跨明渠的行人橋,與毗鄰的公共/休憩空間融合,以及提升明渠的環境和景觀。
顧問合約編號CE 80/2021 (CE) – 擴建香港仔避風塘 – 勘查研究、設計及建造
由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22年4月委託
目標
應對在香港島南部避風泊位的地區需求,特別是遊樂船隻,並支持南區的旅遊、休閒和康樂發展。
規劃方向及初步設計
擬在香港仔南避風塘以南香港仔海峽的東西兩側建造新防波堤,以及在鴨脷排連島沙洲東面設置浮式防波堤,把避風塘向南擴展約24公頃(包括通航區)。同時,建議拆除鴨脷洲東側現有防波堤一部分(約70米長),以優化擴建後避風塘的通航區。此外,建議改善布廠灣一側的現有防波堤,開放堤面成為公共空間;並建議在大樹灣新防波堤上設更多公共空間,結合公眾登岸設施;以及興建行人步道連接大樹灣海濱和新防波堤,方便市民及遊人往返。
最新進展
我們於2024年5月就擴建香港仔避風塘計劃的設計概念諮詢南區區議會屬下發展規劃委員會。 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大致完成各項技術評估,包括陸上和海上交通影響評估,並擬於今年內向環境保護署署長提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及展開公眾查閱,以完成《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法定程序。政府將繼續推展這計劃的詳細設計,並在適當時間根據《前濱及海床(填海工程)條例》進行相關工程的刊憲程序。
顧問合約編號CE 11/2022 (CE) – 深水灣碼頭及大樹灣碼頭 – 勘查研究、設計及建造
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牽頭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22年7月委託
目標
加強海洋公園與南區及其他地區的景點之間的連接,鞏固公園在園內及園外開拓南區海上旅遊的核心地位。
最新進展
為了發揮協同效應,將結合擴建香港仔避風塘項目下擬議大樹灣防波堤及擬議大樹灣碼頭,即在該新防波堤上提供公眾登岸設施,以滿足船隻靠泊及上落客的需要。整合方案可減省原擬興建的大樹灣碼頭所需的通航區,從而增加避風塘擴展部分的可用面積,並可節省整體成本和減少多重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由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23年5月委託
最新進展
土木工程拓展署(下稱「土拓署」)已於2023年5月展開可行性研究,就長廊的整體規劃、走線、不同路段的駁通及改善方案、推展策略和時間表等提出建議,並進行土地勘測、相關技術評估及工程造價估算。
為了盡快駁通長廊所缺路段和改善部分現有路段的步行環境,我們已於2023年起分階段展開部分工程,當中大潭篤水壩至港島徑第七段的新行山徑工程,以及在域多利道近摩星嶺一段行人路進行樹木美化工程已經完成。我們即將開展南灣泳灘至淺水灣道的新行山徑工程 。同時,土拓署和研究顧問正繼續深化擬議工程的設計,將有序地推展不同路段的工程。此外,運輸署、路政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醫院管理局等亦與我們協作,一起推展部分駁通及改善工程。